跳到內容

跳到目錄

人物生平

「在你右手裡,永遠有可喜的福樂」

「在你右手裡,永遠有可喜的福樂」

洛伊絲·迪杜爾自述

「我真後悔曾這樣做!」這樣的話你說過多少遍呢?我全職為耶和華服務五十年了,實在說不出在他右手裡有什麼令我遺憾的事。請聽我說說吧。

我在1939年出生,跟四個姐妹和一個弟弟一起,在加拿大人口稀少的薩斯喀徹溫省長大。在大草原的農場上生活很愉快。一天,耶和華見證人來探訪爸爸。我問他們:「上帝有名字嗎?」他們打開詩篇83:18的經文,說上帝的名字是耶和華。看了經文後,我很想多點認識上帝和他的話語。

那段日子,農村的孩子們都到一所只有一個教室的村校讀書,課程只辦到初中二。孩子們上學時不是騎馬就是走路,路程很遠。老師的生活所需都由農村的家庭輪流照顧,有一年輪到我爸媽負責接待新老師到家裡住,他名叫約翰·迪杜爾。

原來這個年輕漢子也對聖經很感興趣。那時爸爸推崇共產主義和社會主義。有一次,我在大談這些主義多麼好。約翰聽見了,平靜地說:「任何人都無權管轄別人,只有上帝才有權。」他的話引起了我的興趣,我們常常討論這個很有意思的話題。

約翰生於1931年,小時候聽過不少打仗的事,知道戰爭歲月多麼艱苦。1950年韓戰爆發,約翰問過不少教士,信仰上帝的人參戰對不對,教士全都說參戰沒什麼不對。後來,約翰向耶和華見證人提出同樣的問題,他們以聖經回答,解釋早期基督徒對戰爭有什麼看法。約翰在1955年受浸成為耶和華見證人,第二年我也受了浸。我倆都很希望一生一世事奉耶和華。(詩篇37:3,4)1957年7月,我和約翰結為夫婦。

我們的結婚周年紀念,常常碰上大會舉行。能夠在大會裡跟成千上萬尊重婚姻的人一起,我們實在高興。1958年,我們第一次參加國際大會,一行五人從薩斯喀徹溫省出發,開車前往紐約市。整整一個星期,我們白天開車,晚上睡在帳篷裡。到了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的伯利恆,我們遇到一個弟兄,他竟然主動邀請我們到他家過夜,叫我們多麼驚喜!多虧他這麼仁慈,我們幾個人才能乾乾淨淨地到達紐約市。那次國際大會規模巨大,我們深深地感受到事奉耶和華多麼可喜!正如詩篇執筆者說:「在你右手裡,永遠有可喜的福樂。」(詩篇16:11

先驅工作

一年後,即1959年,我倆一起做先驅,住在薩斯喀徹溫省一個草原的山丘上,以小小的活動房屋車為家。在山丘上放眼望去,是一片伸延至遠方的大草原,部分範圍是我們的傳道地區。

一天,分部辦事處寄來一封信。我感到很意外,馬上跑去找約翰,他正在拖拉機上工作。分部邀請我們去安大略省的雷德萊克做特別先驅!我們連忙找出地圖,看看雷德萊克到底在哪裡。

雷德萊克跟廣闊的大草原完全不同!那裡有大森林,又有小市鎮在金礦附近。第一天到那裡,要找住的地方。有個小女孩聽到我們跟她鄰居的對話,就跑回家告訴媽媽。她媽媽很友善,願意讓我們留宿一宵,睡床就在簡陋的地窖裡。第二天,我們找到了一個有兩個房間的木屋,裡面沒有自來水也沒有家具,只有一個燒柴的鐵皮爐。我們從二手店買了些家具和用品,覺得也蠻不錯。

當時,在大約200公里的範圍內,連一群會眾也沒有。不少歐洲人來到這裡的金礦打工,他們都想有自己母語的聖經,問我們能不能幫忙。很快,我們就有30個聖經學生,他們進步得很好。不出6個月,就建立了一群小小的會眾。

我們跟一個婦人討論聖經,她丈夫打電話請教士來幫助她「重歸正途」。教士來了,就說我們應該教人三位一體和其他教義。婦人拿出家裡的天主教聖經,請教士用聖經支持他的主張。教士惱羞成怒,把聖經扔在桌上,說他根本不用證明什麼。他一邊離開,一邊用烏克蘭語對夫婦兩人說,應該把我們踢出門,永不讓我們再回來。教士不知道原來約翰聽得懂烏克蘭語!

過了不久,由於約翰要受訓探訪會眾,我們於是離開雷德萊克。約莫一年後,約翰在區域大會發表浸禮演講,竟然在準備受浸的人當中看見那個婦人的丈夫!就是因為教士當日所做的事,令做丈夫的開始親自查看聖經。

探訪會眾的工作多姿多彩

我們從事分區工作期間,很多家庭都曾經接待我們。住在不同弟兄姊妹的家裡,跟他們建立親密友誼,這個福分又特別又可喜。一個冬天,我們探訪時住在一個年長姊妹樓上的客房,裡面沒有暖氣。大清早,我們在床上依稀聽到老人家的聲音,她靜悄悄地走進客房來,把小火爐點著。不久,她又端著一盆熱水回來,讓我們起床後有熱水可用。這個姊妹作風低調,對人體貼入微,很值得我學習。

跟丈夫一起從事分區探訪的工作,讓我跟耶和華的關係越來越密切。艾伯塔省一個分區有個採礦小鎮位於遙遠的北方,那裡住了個姊妹。既然她住在那麼偏遠的地區,耶和華的組織會不會忽視她呢?每隔六個月,我們都會坐飛機到那裡一個星期,跟她一起傳道和舉行聚會,就像探訪大城市的會眾一樣。我再一次看出,耶和華多麼悉心地照顧羊群中的每隻小羊,實在令我大感溫暖。

約翰和我跟不少接待過我們的弟兄姊妹都保持聯繫。說到這裡,就想起約翰送給我的第一份禮物,是個彩色的盒子,裡面盛著信紙。我們就是用那些信紙寫信給朋友,維繫著大家的情誼,我們很重視這些朋友。那個空盒子我一直珍而重之。

我們在多倫多的一個分區裡探訪會眾期間,接到加拿大伯特利一個弟兄的電話。他問我們想不想到伯特利服務。什麼時候要答覆呢?明天最好!第二天我們就接受了。

伯特利服務

每次改變服務崗位,我們都能從新的層面體嘗到耶和華右手所賜的可喜福樂。自1977年以來的伯特利生活,充分證明了這一點。我們跟一些受膏基督徒相處,不但能熟悉他們,看到他們的美好特質,也能親自看見他們怎樣深深尊重上帝的話語。

我們在伯特利的新生活也稱心愉快。以往,我們的衣服只放在行李箱裡,現在可以放在衣櫃裡。還有,我們現在屬於一群會眾。除了本身的工作以外,我也帶訪客參觀伯特利。我會向訪客介紹伯特利各部門的工作,聽聽訪客的心聲,回答他們的問題,工作得很開心。

轉眼間到了1997年,約翰獲邀到紐約帕特森,參加分部委員會成員訓練班。課程完成後,弟兄問我們可不可以搬到烏克蘭服務,並鼓勵我們認真考慮,祈求上帝指引。那天傍晚,我們就拿定主意接受這個任務。

改到烏克蘭服務

我們曾經在1992年到俄羅斯聖彼得堡參加國際大會,1993年再到烏克蘭的基輔參加國際大會,這樣的體驗令我們更愛東歐的弟兄姊妹。還記得,我們接受委派剛搬到烏克蘭的利沃夫時,住在一所舊房子的二樓,窗外是個小園子,有隻大紅公雞,還有一群母雞,景象很像薩斯喀徹溫省的農場。我們十二個人住在同一幢房子,每天大清早都坐車穿越市區,到伯特利上班。

在烏克蘭服務有什麼感想呢?很多弟兄姊妹都飽歷艱辛,有的受過壓制,有的坐過牢,但仍然保持堅強的信心。我們要學習的東西還多著呢。我們讚賞他們的時候,他們都會說:「我們是為耶和華做的。」這些弟兄姊妹從不覺得自己被棄。即使到了今天,如果你多謝他們幫忙,他們就可能說:「多謝耶和華吧。」他們樂於把功勞歸給賜下一切美物的上帝。

在烏克蘭,很多人都步行到聚會的地方,這樣就可以邊走邊談話,彼此鼓勵。有些弟兄姊妹可能要步行1小時甚至更長的時間,才到達聚會所。利沃夫有超過50群會眾,其中21群共用一座綜合王國聚會所。每逢星期日,參加聚會的弟兄姊妹一群接一群地來到這裡,這個景象很感人。

烏克蘭的弟兄姊妹都和藹可親,樂於助人。跟他們一起,我們很快就感到十分自在。到現在我有時也會不明白某些烏克蘭用語,但弟兄姊妹對我都很有耐性,他們的眼神補足了一切。

2003年在基輔舉行的國際大會期間發生的一件事,讓我們看出弟兄姊妹間的互信之情。我們剛下到一個繁忙地鐵站的月台,就有個小女孩走過來,低聲說:「我迷路了,找不到外婆。」她看見我們的胸章,知道我們是耶和華見證人。年紀小小的她沒有怕,也沒有哭。一個分區監督的妻子跟我們一起,姊妹溫柔地拉著小女孩的手,帶她回到會場裡去,找失物認領部的弟兄協助。沒多久,小女孩就找到外婆了。雖然在人海中走失了,小女孩仍顯出對弟兄姊妹的信賴,這種信賴難能可貴,也深深打動了我。

2001年5月,烏克蘭分部的新設施舉行呈獻禮,不少國家的弟兄姊妹都遠道而來。星期日早上,大群弟兄姊妹在一個場館聽完特別演講,就上了一道斜坡,步行到伯特利的新設施參觀。此情此景實在令人難忘!看見大群弟兄姊妹這麼安靜,這麼守秩序,我很感動。弟兄姊妹和睦共處,讓我堅信事奉上帝實在是可喜的福樂。

遭逢巨變

2004年,約翰不幸確診得了癌症,於是返回加拿大接受治療,我也一同回去。第一階段的化療,已經使約翰的身體受不了,所以要留在加護病房幾個星期,幸好他後來恢復知覺。雖然他不能說話,但當親友來探望他的時候,他的眼神總是流露出感激之情。

很可惜,他始終都不能好過來,那年秋天他離世了。我頓時覺得,生命好像失去了什麼重要部分似的。跟約翰一起事奉耶和華的日子很快樂。我以後有什麼打算?我決定搬回烏克蘭。伯特利家庭和會眾給我很大的溫暖和愛護,我心裡一直都很感激他們。

回顧一生所做的決定,我們都無悔無憾。我們一生充滿福樂,也結交了很多良朋益友。我很相信,耶和華顯出的良善是無窮無盡的。我衷心渴望永遠事奉耶和華,因為我深深體驗到在他的右手裡「有可喜的福樂」。

[第6頁的精選語句]

「回顧一生所做的決定,我們都無悔無憾」

[第3頁的圖片]

跟約翰的結婚照

[第4頁的圖片]

我在安大略省的雷德萊克做特別先驅

[第5頁的圖片]

2002年跟約翰在烏克蘭的合照