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內容

跳到目錄

歲月留痕

「我越來越喜愛派書者的工作」

「我越來越喜愛派書者的工作」

1886年,美國賓夕法尼亞州阿勒格尼鎮的聖經書屋把100本《千禧年黎明》第1冊運到伊利諾伊州芝加哥市。查爾斯·泰茲·羅素希望讀者可以在書店裡找到這本新書。美國最大的宗教書店之一答應讓《千禧年黎明》在店裡寄賣。可是兩個星期後,整批書被退回聖經書屋。

據說,一個著名佈道家看見《千禧年黎明》跟他的書放在一起,就氣得不得了,大聲地喊,如果《千禧年黎明》留在架上,他和他的著名佈道家朋友們都不會再在這家店賣書——書店也就會失去很多生意。儘管不情願,書店老闆也不得不退回《千禧年黎明》。本來《千禧年黎明》的廣告已經安排好在報紙上刊登,但反對真理的人卻耍手段令報館解約。那麼,尋求真理的人怎樣能讀到這本新書呢?

當時有一群叫派書者 *的人解決了這個問題。1881年,《錫安的守望台》徵求1000個傳道員,全職分發聖經書刊。雖然當時只有幾百個派書者,他們卻把蘊含真理種子的書刊分發到廣遠的地區。到了1897年,已經差不多有一百萬本《千禧年黎明》分發出去,分發工作主要由派書者完成。如果有人訂閱《守望台》或接受書刊,派書者就會得到少量津貼。大部分派書者都是靠這些津貼生活的。

這些勇敢的派書者是怎樣的人呢?他們有的十幾歲就開始做派書者,有的在年紀較大時才投入這個工作。很多派書者都是單身的,或是沒有兒女的夫婦,但全家一起做派書者的例子也不少。正規派書者的工作時間很長,輔助派書者每天工作一兩個小時。每個人的健康或生活情況都不一樣,不是人人都能做派書者,但對那些能夠做的人,上帝的組織在1906年的一個大會說,他們「不必學問淵博、才華橫溢,也不必有天使般的口才」。

幾乎每個大洲都有派書者,這些平凡人成就了不平凡的事。一個弟兄估計,他7年內分發了1萬5000本書。不過他指出:「我做派書者不是為了賣書,而是要為耶和華和真理作見證。」派書者到哪裡傳道,真理的種子就在哪裡扎根,聖經研究者的小組也不斷增加。

教士們看不起派書者,說他們只是兜售書籍而已。1892年的《守望台》說:「只有很少人承認他們是真正代表主的人。在主的眼中,他們的謙卑態度和犧牲精神十分崇高,看出這點的人卻少之又少。」一個派書者說,派書者的生活並不是「優哉游哉」的。他們到各地工作,靠的是一雙結實的鞋和自行車。在有的地方,人們不習慣用錢買東西,派書者就會讓人用食物換書。整天在外頭工作後,他們就回帳篷或租來的房間休息,儘管疲倦,卻很快樂。後來還出現了自製的活動房屋,叫做「派書者馬車」,節省了很多時間和金錢。 *

1893年,上帝的組織在美國芝加哥舉行大會。從那一年起,大會期間會舉行特別的派書者聚會。聚會講述傳道技巧,提出實用的勸告,此外派書者也會交流經驗。有一次,羅素弟兄勸這些辛勤傳道的人,要吃豐富的早餐,上午小休時喝一杯牛奶,天氣熱的日子可以喝加了冰淇淋的汽水。

大會的時候,正在找傳道同伴的派書者會佩戴黃絲帶。經驗較淺的派書者跟經驗豐富的搭檔。新的派書者確實很需要訓練,其中一個新人介紹書刊的時候非常緊張,說:「你不會想要這些書吧?」幸好那個住戶接受了書刊,後來還成了我們的姊妹。

曾有一個弟兄拿不定主意,問:「現在我的工作能賺很多錢,我該維持現狀,每年捐1000美元資助主的工作,還是該成為派書者呢?」他得到的答案是:兩個做法都會得到主的悅納,但如果能把時間直接用來為主服務,喜樂就會更大。瑪麗·海因茲認為派書者的工作是「讓最多人得到最大裨益的最好方法」。艾芭塔·克羅斯比是個內向的姊妹,她說:「我越來越喜愛派書者的工作。」

今天,不少人都是當年熱心的派書者的子孫和屬靈後代,他們都很珍惜自己的屬靈產業。要是你的家族中還沒有派書者或先驅,大可以從你開始。你也會越來越喜愛先驅工作。

[腳注]

^ 5段 從1931年起,「派書者」改稱「先驅」。

^ 8段 日後會有另一篇文章詳細談談活動房屋。

[第32頁的精選語句]

他們「不必學問淵博、才華橫溢,也不必有天使般的口才」

[第31頁的圖片]

派書者A.W.奧塞,1930年前後攝於加納

[第32頁的圖片]

上圖:派書者伊迪絲·基恩和格特魯德·莫里斯,1918年前後攝於英國;下圖:斯坦利·科薩博姆和亨利·諾恩基斯,身邊是他們分發書刊後剩下的空箱,攝於美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