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內容

跳到目錄

「要提防法利賽派的酵」

「要提防法利賽派的酵」

「要提防法利賽派的酵」

耶穌提醒門徒:「要提防法利賽派的酵,就是虛偽。」(路加福音12:1)馬太也記述了類似的話。他的記載讓我們明白,耶穌要門徒提防的是法利賽派的「教義」。(馬太福音16:12

聖經有時用「酵」來象徵腐敗。毫無疑問,法利賽派的教義和作風都使人腐化。為什麼說,法利賽派的教義十分危險呢?

1 法利賽派自以為義,心高氣傲,看不起平民百姓。

耶穌在一個比喻中提到這種自以為義的態度,說:「法利賽派站著,心裡禱告說:『上帝啊,我感謝你,我不像其他的人,敲詐、不義、通姦,也不像這個收稅人。我一週禁食兩次,所得的全都交納十分之一。』收稅人卻遠遠地站著,連舉目望天也不敢,只捶著胸說:『上帝啊,我是個罪人,求你開恩。』」(路加福音18:11-13

收稅人十分謙卑,耶穌讚賞他說:「我告訴你們,這個人回家去,要比那個人[法利賽派]正義,因為凡顯揚自己的,必貶為卑;謙卑自抑的,必受顯揚。」(路加福音18:14)在許多人心目中,收稅人都是不老實的。雖然如此,他們要是聽從耶穌的教導,耶穌就樂於幫助他們。至少有兩個收稅人成為耶穌的門徒,他們就是馬太和撒該。

我們可能有某些天賦是別人沒有的,也可能在上帝的組織裡擔負特別的職責,又或者我們注意到別人的過失和弱點。如果我們因此自視高人一等,那該怎麼辦呢?我們應該馬上摒棄這種想法,因為聖經說:「愛是長久忍耐、和藹仁慈的。愛不嫉妒,不吹噓,不自大,不罔顧規矩,不求自己的利益,不輕易動怒,不計較別人所加的傷害,不因不義而歡喜,只因真理而高興。」(哥林多前書13:4-6

我們應該向使徒保羅學習。他提到「基督耶穌到世上來是要拯救罪人」,然後說:「在罪人當中,我是罪魁」。(提摩太前書1:15

思考題:

我承認自己是個罪人嗎?我看出全憑耶和華的分外恩典自己才能得救嗎?我有沒有因個人的天賦、長期的忠心服務,或在上帝組織裡擔負的職責而自命不凡呢?

2 法利賽派常常炫耀義行,看重名位,喜歡尊貴的頭銜。

耶穌說:「他們的所作所為,全都是做給人看的。護身的經文匣子,他們弄寬了;衣服的穗邊,他們加大了。他們喜歡筵席上的首位、會堂裡的前座,又喜歡人在市集廣場上向他們問好,尊稱他們做『老師』。」(馬太福音23:5-7)耶穌的態度跟法利賽派截然不同。他雖是上帝的完美兒子,卻謙卑自抑。有一個人稱耶穌為良善的老師,耶穌就對他說:「你為什麼稱我為良善的呢?除了上帝一位,沒有誰配稱為良善的。」(馬可福音10:18)另一次,耶穌主動為門徒洗腳,以身作則地教導他們什麼叫謙卑。(約翰福音13:1-15

真基督徒應該為弟兄姊妹服務。(加拉太書5:13)想符合資格在會眾裡做監督的人尤其要有服務精神。弟兄「盡力追求監督的職分」是好的,但動機應該是為信徒服務。「監督的職分」並不是身份或權力的象徵。做監督的必須效法耶穌,「心裡謙卑」。(提摩太前書3:1,6;馬太福音11:29

思考題:

我有沒有為了得到更多服務機會,於是對會眾裡擔負職責的弟兄特別好呢?在事奉上帝方面,我只想做那些受人注意和讚賞的工作嗎?我總想突出自己嗎?

3 法利賽派訂立許多規條和傳統,使摩西律法成為沉重的負擔,令老百姓難以遵守。

耶和華向以色列人頒布摩西律法,讓他們知道該怎樣崇拜他,但律法只是綱領,並沒有提供所有細節。比如說,律法禁止人在安息日工作,但並沒有明確界定什麼是工作,什麼不是工作。(出埃及記20:10)法利賽派認為律法不夠具體,於是武斷地加添了許多規條、定義和傳統。耶穌遵守摩西律法,卻對法利賽派的規條不屑一顧。(馬太福音5:17,18;23:23)他注重的不是律法的字面意義,而是律法蘊含的精神。他看出上帝要求自己的子民待人慈悲,有憐恤之情。耶穌通情達理,儘管門徒令他失望,他還是以仁慈相待。比如說,在他被捕的晚上,他多次勸三個使徒要警醒守望,他們卻每次都睡著了。雖然如此,耶穌還是體恤他們,說:「心靈固然是熱切的,肉體卻軟弱了。」(馬可福音14:34-42

思考題:

我有沒有武斷地定下一些嚴格的規條呢?我認為自己的意見如同律法,別人非依從不可嗎?我對別人的要求合理嗎?

仔細想想耶穌和法利賽派兩者的教導有多大差別。你看出自己有什麼需要改善的嗎?如果有,就要決心改善。

[第28頁的圖片]

法利賽派所戴的經文匣子。——馬太福音23:2,5

[第29頁的圖片]

基督徒長老謙卑地為人服務,跟高傲的法利賽派截然不同

[第30頁的圖片]

耶穌對人的要求合理,你也一樣嗎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