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內容

跳到目錄

歲月留痕

與朝聖者同行

與朝聖者同行

「我不能挨家逐戶傳道!」初學聖經的人知道要向陌生人傳道時,常常會有這樣的反應。不過,這句話卻是一位朝聖者說的。朝聖者不但是經驗豐富的聖經導師,也擅長向公眾發表演講。

《錫安的守望台》的讀者當中,有不少都離開了原本的教會,很想跟其他渴求聖經真理的人來往。《錫安的守望台》促請讀者找出有相同信仰的人,經常跟他們聚在一起研究聖經。大約從1894年起,守望台社就派出代表,跟要求探訪的小組會面。這些代表都是經驗豐富、辛勤工作的弟兄,後來稱為朝聖者。被選做朝聖者的人必須為人謙和,熟識聖經,擅於演講和教導,並且堅信贖價的道理。朝聖者的探訪通常只是一兩天,其間十分忙碌。對許多聖經研究者來說,第一次傳道就是分發傳單,宣傳朝聖者的公眾演講。胡戈·里默爾是個朝聖者,後來成為了中央長老團的成員。一天黃昏,他在一所學校發表完演講,就回答聽眾提出的聖經問題直到午夜過後。他雖然很累,卻很高興,還說那個聚會「非常好」。

朝聖者探訪期間,會在信徒家裡舉行聚會,強化「信徒一家」。《錫安的守望台》說,這是朝聖者探訪帶來的「主要裨益」。每當有聚會在信徒家裡舉行,周圍地區的聖經研究者都會來聽朝聖者的演講,向他提出聖經問題。接著就是基督徒款待客人的時間了。小時候,茉德·阿博特姊妹曾參加朝聖者在信徒家裡舉行的聚會。早上聽完演講後,所有人都在花園裡的長桌上吃飯。她說:「滿桌子都是美食——炸雞、自家做的火腿、形形色色的麵包,還有蛋糕和派!人人都盡情地吃。下午兩點左右,我們再次聚集起來聽另一個演講。」但她坦言:「那個時候人人都很睏,幾乎睡著了。」本傑明·巴頓是資深的朝聖者,他曾說:「如果我對這麼豐盛的食物來者不拒,早就死了,不能做朝聖者啦。」儘管姊妹們一番好意,布魯克林總部還是寫了一封信,勸所有人只需要給朝聖者「家常便飯」,並讓他能「睡個好覺」就可以了。

朝聖者有良好的教導技巧,擅於運用圖表、模型,甚至隨手拿來的東西,讓演講更加生動。R.H.巴伯的演講「總是趣味盎然」。W.J.索恩十分慈祥,演講的時候「就像古時的族長」。一天,坐在福特汽車上的希爾德·圖詹突然大喊一聲:「停車!」然後跳下車來,摘了幾朵野花,即興向同伴演講,大談耶和華的創造多麼奇妙。

朝聖者的工作很辛苦,如果是中年或年紀大的弟兄,做起來就更吃力了。可是,對某些朝聖者來說,最大的考驗卻是工作重點的轉變:他們要帶頭挨家逐戶傳道了。《守望台》1924年3月15日刊說,真基督徒的「一項重大使命是為上帝的王國作見證。朝聖者奉差出去探訪,就是為了這個目的」。

看來,有些朝聖者對這種轉變很不滿,甚至不再做朝聖者了,當中一些人還創立了自己的教派。羅比·阿德金斯憶述,有個很會演講的朝聖者憤憤不平地向人訴苦說:「我只懂得在台上講道。我不能挨家逐戶傳道!」阿德金斯又說:「1924年,我在俄亥俄州哥倫布的大會再次見到他。他孤零零地站在一棵小樹的蔭下,一臉落寞,在成千上萬歡樂的弟兄當中顯得格外可憐。這次之後,我再沒見過他。沒過多久,他就離開了上帝的組織。」跟那個朝聖者不同,在那次大會,「有許多弟兄從他身邊經過,興高采烈地把書搬到車上」,迫不及待地要挨家逐戶向人作見證。(使徒行傳20:20,21

朝聖者的職責就是要訓練人傳道,但不少朝聖者自己也十分緊張。儘管如此,他們還是全心投入工作。談到挨家逐戶作見證,說德語的馬克斯韋爾·弗蘭德(弗雷希爾)寫道:「朝聖者帶頭挨家傳道,探訪帶來的福分就更多了。」朝聖者約翰·博內特說,上帝的組織強調要宣揚王國,弟兄們一般都衷心支持。他又說,絕大多數弟兄都「滿腔熱誠地跑到前線,為上帝作戰」。

一百多年來,許多忠心的弟兄往來各地探訪會眾,他們的確是一股導人向善的力量。諾曼·拉爾遜成為耶和華見證人已經很多年了,他說:「朝聖者的探訪大有價值,使人獲益良多,這是毫無疑問的。儘管當時我還是個小孩,也能看出這點。我能順利成長,一直行走正路,他們實在功不可沒。」今天,探訪各地會眾的弟兄也甘願捨己、忠心耿耿,幫助弟兄姊妹滿懷信念地說:「我們能夠 挨家逐戶傳道!」

[第32頁的精選語句]

朝聖者到訪,真是個快樂的日子!

[第31頁的圖片]

本傑明·巴頓的行程表顯示,他在1905年探訪了差不多170個地方

[第32頁的圖片]

沃爾特·索恩是個朝聖者,他的暱稱是「爸爸」,因為他性情像基督一樣,十分慈祥

[第32頁的圖片]

J.A.布朗在1902年前後被派到牙買加做朝聖者,強化並鼓勵當地的14個小組

[第32頁的圖片]

朝聖者鞏固弟兄姊妹的信心,加強基督徒的團結,幫助弟兄姊妹跟上帝的組織有更緊密的聯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