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內容

跳到目錄

要善用說話的能力

要善用說話的能力

耶和華啊,願我口中所說的話叫你喜悅。——詩篇19:14

唱詩82,77

1,2.為什麼把說話的能力比作火很貼切?

1871年10月初,美國威斯康辛州東北部發生森林大火。火勢一發不可收拾,高溫和烈焰吞噬了20億棵樹,還造成1200多人喪生。這場美國歷史上死傷最慘重的大火,很可能是火車經過時擦出的火花引起的。這跟雅各書3:5的描述十分吻合,經文說:「看,小小的火也能叫大大的森林燒起來!」聖經執筆者為什麼這樣說呢?

2 這個比喻的要點在第6節,經文說:「舌頭就是火。」舌頭代表我們的說話能力。我們的言談就像火一樣,能夠造成很大的傷害。聖經也說:「生死都在舌頭的權下。」(箴言18:21)當然,我們不會只因為擔心說話有可能傷害別人,就完全不說話。就像我們不會因為擔心火可能會造成損害,而不使用火一樣。重點是要小心控制。要是控制得好,我們可以用火煮飯、取暖、照明。同樣,我們控制舌頭,就能運用說話的能力來榮耀上帝,也使別人得益。(詩篇19:14

3.說話時要考慮哪三方面?

3 我們不管是用嘴巴說話,還是打手語,都能夠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。這種奇妙的溝通能力,是上帝賜下的禮物。我們怎樣才能善用這項能力去鼓勵別人,而不是打擊別人呢?(請讀雅各書3:9,10以下課文會從三方面討論如何善用說話能力:說話的時機、內容和語氣。

說話的時機

4.我們什麼時候要保持靜默?

4 我們天天都要說話,但不必整天都說個不停。聖經說:「有靜默的時候。」(傳道書3:7)別人說話時,我們應該保持安靜,這樣就是尊重對方。(約伯記6:24)我們也該守口如瓶,不把秘密說出去,這會表明自己謹慎睿智又明辨事理。(箴言20:19)另外,我們被激怒時,保持冷靜不要說話,就是有智慧了。(詩篇4:4

5.我們怎麼做就是感激上帝給我們說話的能力?

5 另一方面,聖經也說:「有說話的時候。」(傳道書3:7)如果朋友給你很好的禮物,你大概不會把禮物收在沒人看到的角落,而是會善用這個禮物,表現出對朋友的感激。同樣,我們善用耶和華賜給我們的說話能力,就是感激他了。我們可以表達自己的感受、說出自己的需要、鼓勵別人和讚美上帝。(詩篇51:15)那麼,我們怎麼知道什麼時候該說話呢?

6.聖經用什麼比喻說明,選擇對的時機說話很重要?

6 箴言25:11用了一個比喻說明,選擇對的時機說話很重要。經文說:「一句話說得合時,就像金蘋果放在雕花的銀器上。」金蘋果本身就很好看,有雕花的銀器襯托就更賞心悅目了。類似地,小心選擇適當的時間點開口,能使我們說出的話更能達到效果。怎麼說呢?

7,8.(甲)在說話合時方面,耶穌立下什麼榜樣?(乙)日本的弟兄怎樣效法耶穌,在適當的時機向人談論復活的希望?

7 我們說的話可能是對方需要聽到的鼓勵,但如果沒有掌握適當的說話時機,也許就達不到原來的目的。(請讀箴言15:23請看以下的例子。2011年3月,地震和海嘯重創日本東部,摧毀好幾座城市,超過1萬5000人喪生。當地的耶和華見證人也受到這場災難的影響,但他們仍抓緊機會,用聖經安慰悲傷的人。不過,大部分的災民都有根深蒂固的佛教信仰,對聖經的了解非常少。弟兄看出,當時向災民談復活的希望,不見得是最好的時間點。所以,他們主要先給人安慰和鼓勵,並根據聖經解釋為什麼無辜的人會遭遇這麼可怕的災難。

8 日本東部的弟兄效法耶穌的榜樣。耶穌知道什麼時候不說話,什麼時候該說話。(約翰福音18:33-37;19:8-11)有一次,他對門徒說:「我還有很多事要告訴你們,只是你們目前承擔不了。」(約翰福音16:12)他等到適當的時機才教導門徒這些事。同樣,日本的弟兄知道,該在什麼時候向人談論復活的信息。海嘯發生兩年半後,日本的弟兄參與全球特別運動,向人分發《王國消息》38號《人死了真的能復生嗎?》。那時,許多住戶很快就接受這份傳單,從聖經的復活信息得到安慰。既然每個地方都有不同的文化和宗教背景,我們就需要運用判斷力,選擇適當的時間點說話。

9.我們在哪些情況要特別留意說話的時機,讓我們說的話更能達到效果?

9 在某些情況下,我們特別要小心選擇說話的時機。例如,別人說話可能沒有惡意,但有時我們聽了還是會不舒服。這時我們就要謹慎想想,這件事有沒有嚴重到需要去跟對方談。如果真的需要談一談,就最好不要選在自己還在生氣而可能說話急躁的時候。(請讀箴言15:28此外,對不是信徒的家人談論真理時,也要運用判斷力。我們希望家人認識耶和華,但也需要有耐心和運用理解力,仔細想想要說的話,並在適當的時機說,他們可能就會願意聽。

說話的內容

10.(甲)為什麼我們需要小心選擇適當的詞語?(乙)我們不應該怎樣說話?

10 我們說出的話能傷害人,也能醫治人。(請讀箴言12:18在撒但的世界裡,說話打擊別人是很常見的情況。世界的娛樂給人不良示範,造成許多人說話時「舌頭好像刀劍,磨得鋒利」,而且「苦毒的言詞如箭在弦,對準目標」。(詩篇64:3)基督徒不應該說出這樣「苦毒的言詞」。一個方面是不該對人冷嘲熱諷,也就是用尖酸的話貶低人或罵人。通常人語帶嘲諷只是想表現幽默,但很容易就變成失禮地侮辱別人。基督徒應該除掉一切惡毒的言語,所以不該嘲諷別人。適當的幽默可以使言談生動有趣,但我們不應該只為了逗人笑,就用尖銳嘲諷的言詞羞辱傷害別人。聖經說:「污穢的話一句也不可出口,倒要看情況說強化人的好話,叫聽見的人得益。」(以弗所書4:29,31

11.我們的內心會怎樣影響到所說的話?

11 耶穌說:「心裡所充滿的,口裡就說出來。」(馬太福音12:34)我們說的話通常反映出自己對別人的感覺。所以,如果我們心裡充滿了愛和關懷,就很容易會找到合適的詞語,言談也會積極正面、鼓舞人心。

12.為了加強挑選正確詞語的能力,可以怎麼做?

12 要選擇適當的詞語,也需要有良好的思考力和判斷力。就連很有智慧的所羅門王也「又思考,又仔細搜尋」,為的是「尋找可喜的言詞,力求用正確的字眼寫下真理」。(傳道書12:9,10)你常常覺得很難說出「可喜的言詞」嗎?如果是這樣,你需要增加自己的詞彙。你可以多留意聖經和聖經書刊裡的遣詞用字。遇到不熟悉的說法,就要查清楚意思還要學起來。更重要的是,要像耶穌一樣,學習怎麼用這些詞語去幫助別人。聖經說:「至高主宰耶和華賜我[耶穌]口才,使我的舌頭像受過教導的人一樣,懂得用良言回答疲乏的人。」(以賽亞書50:4)說話之前先思考怎麼說,可以讓我們找到正確的字眼。(雅各書1:19)想一想:這些話真的表達出我想說的意思嗎?我選用的詞語對聽到的人會有什麼影響?

13.為什麼說話內容要簡單易懂?

13 聖經用號筒聲作比喻,說明說話內容要簡單易懂。在古代,以色列人用號筒聲來召集和解散群眾,或是發出作戰的信號。如果號筒發出的信號含糊不清,出去打仗的軍隊就可能會傷亡慘重。同樣,要是我們說話語意不清或拐彎抹角,就很可能讓人聽得一頭霧水,甚至造成誤解。我們盡力說話乾脆、清晰明瞭,但不表示就可以說話太直接、毫不修飾。(請讀哥林多前書14:8,9

14.耶穌說話內容簡單易懂。請舉例說明。

14 在選擇適當的詞語方面,耶穌立下了很好的榜樣。在馬太福音第5章至第7章,耶穌的演講簡潔有力,他沒有用複雜華麗或含糊籠統的詞語,也沒有說出難聽又傷人的話。他說的內容總是簡單清晰,讓聽眾很感動。一個例子是,為了教導群眾不要過度擔心生活所需,耶穌提到耶和華總是照顧天上的飛鳥,然後問他們說:「難道你們不比飛鳥貴重嗎?」(馬太福音6:26)耶穌的勸勉簡單易懂,打動人心,多麼鼓勵人!接下來,我們會討論善用說話能力的第三方面。

說話的語氣

15.為什麼說話要語氣溫和?

15 我們說話的語氣也很重要。說話語氣溫和,並不會減弱我們說話的力道,反而能感動別人,也更有說服力。(箴言25:15)耶穌在家鄉拿撒勒的會堂裡向群眾說話,他們很驚訝耶穌講話這麼動聽。(路加福音4:22)我們怎樣才能像耶穌一樣說話動聽呢?方法是要表現仁慈、有禮貌,還要顧及別人的感受。例如有一次,耶穌看到群眾努力跟著他,想聽他說話,就動了憐憫的心,「教導他們許多事」。(馬可福音6:34)而且就算他被人辱罵,他也不回罵對方。(彼得前書2:23

16,17.(甲)我們跟家人或會眾裡的好友說話時,要怎樣效法耶穌?(見課文開頭的圖片)(乙)請舉例說明,溫和地回答別人可以有好結果。

16 我們跟很熟的人說話,特別是跟家人或會眾裡的好友說話時,也許覺得可以有話直說,結果語氣很難保持溫和。耶穌絕對不會因為自己跟門徒很親,就用很差的語氣跟他們說話。有一次,門徒為了誰比較大而爭吵,耶穌就用一個小孩作例子,溫和地糾正他們。(馬可福音9:33-37)長老給弟兄姊妹勸告時,可以效法耶穌的榜樣,態度保持溫和。(加拉太書6:1

17 就算別人說話讓你聽了心裡不舒服,溫和地回答對方可以有好結果。(箴言15:1)一個單親媽媽的兒子正值青春期,他表面上事奉耶和華,實際上卻沒有遵守聖經的標準。一個好心的姊妹想對這個媽媽表達同情,卻說:「你沒有把兒子教好,真的好可惜。」這個媽媽想了一下,然後說:「現在情況的確不理想,但我對他的教導還沒有結束。哈米吉多頓之後再說吧,到時我們就能確定了。」這個媽媽回答很溫和,讓兩人的關係保持和睦。她的兒子無意中聽到她們的對話,知道媽媽沒有放棄他。他很感動,不再跟不事奉上帝的人走得很近。後來他受了浸,之後又到伯特利服務。因此,不論是對弟兄姊妹、對家人,還是對不認識的人,我們的話都要「時刻帶著恩慈,用鹽調味」。(歌羅西書4:6

18.要效法耶穌的榜樣,善用說話的能力,就要怎麼做?

18 我們能夠說話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,實在很奇妙。我們要效法耶穌的榜樣,小心選擇說話時機和正確的詞語,語氣也要盡力保持溫和有禮。這樣,我們就能說話鼓勵別人,也會讓賜給我們說話能力的耶和華高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