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內容

跳到目錄

奉派到世界各地,使人做基督的門徒

奉派到世界各地,使人做基督的門徒

第128屆基列學校畢業典禮

奉派到世界各地,使人做基督的門徒

「要使所有國族的人都聽見好消息,就必須有一些基督徒願意離鄉背井到海外傳道。」耶和華見證人中央長老團成員戴維·斯普萊恩所說的這句話,為接下來的精彩環節拉開了序幕。

2010年3月13日,是守望台基列聖經學校第128屆畢業典禮舉行的日子。當天,有差不多8000人出席這個典禮,他們來自27個國家,是畢業學員的親朋好友和其他賓客。

「基督的門徒不能只是留在家鄉」

斯普萊恩弟兄是這次典禮的主席,他在典禮的頭一個演講中分析了耶穌的這個吩咐:「所以你們要去,使所有國族的人做我的門徒」。(馬太福音28:19,20)他指出,耶穌吩咐門徒要主動到人們那裡去。雖然在公元33年五旬節,有許多人從美索不達米亞、北非和羅馬帝國的其他地區來到耶路撒冷,因而聽見好消息,但正如斯普萊恩弟兄所說,「基督的門徒不能只是留在家鄉,等所有國族的人來找他們。相反,他們必須前往世上最偏遠的角落,去尋找願意聆聽的人」。(使徒行傳1:8

斯普萊恩弟兄又說:「耶穌不只是吩咐門徒要做什麼,他也教他們怎樣做。他不只是吩咐他們禱告,也教他們怎樣禱告;不單吩咐他們傳道,也讓他們知道應該怎樣傳道;不僅吩咐他們要做個好導師,還親自示範怎樣以有效的方式施行教導。」

接著,斯普萊恩弟兄以耶穌給門徒的一個保證來鼓勵畢業學員的父母。他引述耶穌的話,說:「看哪!在這一切日子,直到這個制度的末期,我都與你們同在。」(馬太福音28:20)斯普萊恩弟兄保證,被派到海外的基列畢業生必定會得到耶穌的看顧。

「盡力去誇耀吧」

中央長老團成員安東尼·莫里斯鼓勵學員要「盡力去誇耀」。他說,誇耀有正當的也有不正當的。我們如果為了尊榮自己而誇耀,那是不正當的。但假如我們像哥林多前書1:31所說那樣「因耶和華而誇耀」,那便是正當的了。莫里斯弟兄說:「我們的確有值得誇耀的地方,就是誇耀自己有洞察力,能認識耶和華上帝。對你們來說,也是對我來說,最大的殊榮就是擁有耶和華見證人這個身份,因為這個身份跟上帝的名字分不開。」(耶利米書9:24

接著,莫里斯弟兄講述了一個在非洲服務的海外傳道員的經歷,來說明使用耶和華的名字為什麼很重要。有一天,這個海外傳道員跟妻子一同去某個地方發表聖經演講,途中他們經過一個檢查站。在檢查站,一個年輕的士兵用槍指著這個弟兄,問他是什麼人。弟兄的妻子想起她在基列學校學過的東西,就湊到丈夫耳邊,小聲地說:「告訴他你是個耶和華見證人,現在你要去一個地方發表聖經演講。」弟兄聽從妻子的建議,照著說了,士兵就讓他們過去。第二天,這對夫婦聽到收音機的廣播,才知道總統曾吩咐士兵要加緊留意那些自稱是海外傳道員的人,因為當時有一些殺手冒充海外傳道員。幸好這對夫婦說自己是耶和華見證人,而沒有說自己是海外傳道員,否則他們也許會大禍臨頭。莫里斯弟兄在演講的結尾說:「你們到了委派給你們的地區後,就盡力去誇耀吧。要誇耀耶和華將會成就的一切。他必會任用你們去宣揚他永恆的榮耀。」

「你能夠完成任務嗎?」

中央長老團成員傑弗里·傑克遜曾經是海外傳道員,他請畢業學員想想以上的問題,並說:「我們如果說某某是海外傳道員,那是什麼意思呢?」他說,「海外傳道員」一詞的英語來自一個拉丁語詞,指的是一個或一群接受了特別任務的人。身為耶和華見證人,我們的任務是傳講好消息,為別人提供屬靈的幫助。我們會仿效耶穌基督,像他那樣時刻謹記上帝要他在地上完成什麼任務。他對羅馬總督本丟·彼拉多說:「我要給真理作見證,我是……為這件事來到世上的。」(約翰福音18:37

接著,傑克遜弟兄分析了以色列人攻打耶利哥城這個聖經記載。在頭六天,以色列的戰士一早起來,他們只是佩帶兵器圍繞耶利哥城走一圈,就回到營地去。傑克遜弟兄說:「從人的觀點來看,他們的任務也許很奇怪,很荒謬。」他說,有些士兵可能會覺得這樣做實在浪費時間。到了第七天,上帝吩咐以色列人繞城七次,然後大聲吶喊。結果怎樣?耶利哥的城牆隨即倒下!(約書亞記6:13-15,20

傑克遜弟兄從這個記載總結出四個道理:(1)服從是必須的。我們應該用耶和華的方式處理事情,而不該認為用自己的方法更好。(2)必須相信並信賴耶和華。聖經說,「因為[以色列人]有信心,城牆就倒塌了」,而不是因為他們用了撞城錘。(希伯來書11:30)(3)必須學會忍耐。我們繼續忍耐,耶和華所賜的福分就一定會「追上」我們。(申命記28:2)(4)不要放棄。要時刻記住自己的任務。最後,傑克遜弟兄說:「你們要是緊記這幾點,就必定 能夠完成任務,為耶和華帶來榮耀和讚美。」

其他演講的摘要

「要喜愛聖經和愛戴聖經的作者」美國分部委員會成員馬克斯韋爾·勞埃德根據這個題目發表了一個演講。他勉勵畢業學員說:「要讓聖經在你們身上發揮作用。」他還作了以下的勸勉:切勿讓自己對耶和華上帝的愛冷淡下來。不要以為人人都會明白你所教的東西。要學會簡單地解釋聖經真理,使真理更能打動學生的心。要謙卑,不要賣弄知識,但要以身作則,讓聖經學生看出你多麼喜愛聖經。

「要仔細看看渡鴉」這個演講由曾經是海外傳道員的基列學校導師邁克爾·伯內特發表。他說,有時我們難免會為某些事感到憂慮,但不要忘記耶穌的這個勸勉:「你們仔細看看,渡鴉不撒種,也不收割……上帝還養活牠們。」(路加福音12:24)根據摩西律法,渡鴉是不潔的,不可以拿來吃,甚至要被視為可憎的東西。(利未記11:13,15)可是,上帝仍然養活牠們。伯內特弟兄說:「你們將來假如碰到很大的難題,感到很憂慮,就要想想渡鴉。這種不潔而受人憎惡的飛鳥,上帝尚且照顧,難道他不會更加照顧你們這些被他視為潔淨的人嗎?」

「我沒有虧待你」馬克·努瑪爾是基列學校的另一位導師,他分析了耶穌所說的一個關於葡萄園工人的比喻。在這個比喻中,有些工人辛勞了一整天,有些工人卻只工作了一小時,但他們都收到同樣的工資。那些工作得比較久的工人埋怨起來,葡萄園的主人就對發怨言的工人說:「我沒有虧待你。你跟我議定的工資不是一銀元嗎?拿你的工資走吧。」(馬太福音20:13,14)我們從這個比喻學到什麼?就是不要跟別人比較。努瑪爾弟兄說:「拿自己跟別人比較,只會令你失去喜樂。更糟的是,這還會令你放棄寶貴的海外傳道工作。」努瑪爾弟兄提醒學員,現代的屬靈收割工作由耶穌指揮,他有權隨自己的意思獎賞自己的門徒。就算耶和華和耶穌讓別人獲得額外的福分,他們也沒有虧待你。因此,要專注於自己已經得到的福分,千萬不要因為別人得到額外的「工資」而分心,以致不能專心做好耶和華給你的工作。

講述經歷和訪談

基列學校的學員除了上課和做作業,也會跟本地耶和華見證人會眾的弟兄姊妹一起參與公開的傳道工作。基列學校導師薩姆·羅伯遜弟兄請一些學員講述他們的傳道經歷。亞歷山德拉·基希萊姊妹在傳道時遇到一個婦人,婦人很擔心她的兒子,因為她兒子抽煙抽得很厲害。之後,亞歷山德拉再次探訪這個婦人,並帶了一份跟戒煙有關的《警醒!》文章給她,但是沒有人在家,於是亞歷山德拉把文章留下來給她。後來,亞歷山德拉再去找這個婦人,婦人終於在家,並請她進屋裡去。婦人說很喜歡那篇文章,並說:「我常常都在想,上帝給我那麼多的考驗,他到底想讓我學到什麼呢?」亞歷山德拉打開聖經,告訴她上帝不會促使惡事發生在我們身上。(雅各書1:13)現在,這個婦人和她的兒子都在學習聖經。

傳道部的梅爾文·瓊斯弟兄跟三個曾經在基列學校受訓的弟兄進行訪談,他們分別是在阿爾巴尼亞服務的約恩·索梅魯德,於肯尼亞服務的馬克·安德森,以及基列學校和各訓練班統籌部的詹姆斯·因德雷爾。三個弟兄都同意,基列學校除了教導學員基本的聖經真理,也教他們怎樣實踐這些真理,使不同的學員都學會如何在委派給他們的地區運用聖經原則。

之後,一個學員代表全體畢業生讀出一封感謝信,信的內容十分感人。96歲的約翰·巴爾弟兄是最年長的中央長老團成員,他在結束的禱告中祈求耶和華賜福給這一屆的畢業生,使他們能夠取得成功。

[第31頁的附欄或地圖]

本屆統計數字

學員來自的國家:8

學員人數:54

夫婦數目:27

平均年齡:35.2

受浸平均年數:19.1

全時服務平均年數:13.8

[地圖]

(排版後的式樣,見出版物)

學員奉派前往的其中25個國家:

海外傳道地區

洪都拉斯

危地馬拉

尼加拉瓜

多米尼加共和國

阿魯巴

圭亞那

厄瓜多爾

玻利維亞

巴拉圭

拉脫維亞

羅馬尼亞

科索沃

塞爾維亞

阿爾巴尼亞

幾內亞

利比里亞

科特迪瓦

加納

納米比亞

盧旺達

馬達加斯加

蒙古

台灣

柬埔寨

印度尼西亞

(澳大利亞分部督導 的一個地區)

[第30頁的圖片]

基列學校的學員重演一個傳道經歷

[第31頁圖片]

守望台基列學校第128屆畢業生合照

以下名字由前排開始,從左到右排列。

(1) Keller, E.; Ostopowich, I.; Jacobsen, S.; Arias, M.; Dieckmann, Y.; Tanaka, J.; Harada, K.

(2) Camacho, L.; Kirchler, A.; Rodríguez, S.; Ward, B.; Trenalone, K.; Victoria, V.; Oxley, F.; Nguyen, K.

(3) Oxley, O.; De Dios, A.; Lindström, C.; Allen, J.; Meads, T.; Waddington, J.; Victoria, E.

(4) Harada, H.; Lindström, A.; Orsini, E.; Logue, D.; Missud, T.; Bergeron, S.; Camacho, G.; Ward, T.

(5) Kirchler, W.; Nguyen, H.; Kremer, E.; Burgaud, C.; Titmas, N.; De Dios, C.; Rodríguez, A.; Waddington, M.

(6) Dieckmann, J.; Allen, C.; Titmas, R.; Arias, J.; Bergeron, E.; Keller, J.; Ostopowich, F.; Burgaud, F.

(7) Tanaka, K.; Kremer, J.; Jacobsen, R.; Trenalone, J.; Logue, J.; Meads, D.; Missud, D.; Orsini, A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