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內容

跳到目錄

耶和華向他息怒開恩

耶和華向他息怒開恩

親近上帝

耶和華向他息怒開恩

「我那麼壞,上帝怎麼會寬恕我!」一個在基督徒家庭長大,後來卻偏離了信仰的男子這樣說。過了一段日子,他決定改過自新,並採取了一些相應的行動,但又擔心上帝永遠不會寬恕他。這個衷心悔改的男子讀了歷代志下33:1-17中關於瑪拿西的記載後,就覺得如釋重負。要是你曾因以往的過犯而自覺不配得到上帝寬恕,你也可以從瑪拿西的經歷獲得安慰。

瑪拿西成長於一個敬虔的家庭,他父親希西家是猶大國的一位賢君。上帝曾施行奇跡延長希西家的生命,而瑪拿西就是在這個奇跡發生大約三年後出生的。(列王紀下20:1-11)由於上帝的慈悲,希西家才能生下瑪拿西,他無疑會將這個兒子視為上帝給他的禮物,也會努力幫助兒子喜愛正確的崇拜。然而,受敬虔父母教導的孩子不一定會效法父母的榜樣,瑪拿西就是一個例子。

瑪拿西喪父的時候才不過12歲。很可惜,他繼位後就「行耶和華看為惡的事」。(第1,2節)那是因為這個年輕的君王受到那些不尊重正確崇拜的策士影響嗎?聖經沒有解釋原因,只是說瑪拿西耽於偶像崇拜,而且殘暴不仁。他設立祭壇供奉假神,將自己的兒子殺死獻祭,又行通靈術,甚至把一個雕像立在耶和華於耶路撒冷的殿中。瑪拿西頑梗不化,儘管他是因為耶和華施行奇跡才得以出生,他卻不理會上帝再三發出的警告。(第3-10節

最後,耶和華容許瑪拿西被人用腳鐐鎖住帶到巴比倫去。在巴比倫期間,瑪拿西有機會反思自己的一生。他有沒有看出,那些無用、沒生命的偶像根本保護不了他?他有沒有回想自己在年幼時,敬畏上帝的父親曾怎樣教導他呢?我們不大清楚,只知道瑪拿西悔悟了。聖經記載,他「懇求耶和華他的上帝息怒開恩,又……極其謙卑自抑。他不斷向上帝禱告」。(第12,13節)可是,一個這麼惡貫滿盈的人,真的能夠蒙上帝寬恕嗎?

瑪拿西真心悔改,結果打動了耶和華。上帝垂聽瑪拿西求恩的話,並「讓他返回耶路撒冷,恢復王位」。(第13節)為了證明自己衷心改過,瑪拿西盡己所能撥亂反正,清除國內的偶像,並吩咐人民事奉耶和華。(第15-17節

如果你因為以往所做的錯事,覺得自己不配獲得上帝寬恕,那麼瑪拿西的經歷想必能夠安慰你。這個記載是上帝啟示人寫下的。(羅馬書15:4)顯然,耶和華很想我們知道他「樂意寬恕人」。(詩篇86:5)上帝會否寬恕一個人,不是取決於他犯了什麼罪,而是他的內心情況怎樣。犯了罪的人要是懷著痛悔的心禱告,棄絕以往錯誤的行徑,並竭力做對的事,他也許就能像瑪拿西那樣,得蒙耶和華「息怒開恩」。(以賽亞書1:18;55:6,7

建議在1月份閱讀的經文:

歷代志下29-36章以斯拉記1-10章